1965年夏季十大股票配资网站,毛主席办公桌上静静地摆放着一张刚刚收到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中央办公厅转来的信函中附带的,信函上特别注明:“请毛主席辨认照片中的人物。”
毛主席大致浏览信件内容后,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着照片里那位被定格的男子。没多想,他便认出了那人:“这不是赵宝成吗?”
那么,赵宝成到底是谁?为什么中央办公厅会请毛主席亲自辨认他的照片?当毛主席认出照片上的人后,他又说了些什么呢?
1956年秋天,丹东部队的士兵石毅和他深爱的姑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惜的是,石毅的母亲石澹峰因身体抱恙,无法亲临现场为儿子的幸福时刻见证。
展开剩余91%于是,石澹峰特意给丹东部队寄去一封信,除了用文字送上祝福之外,还随信附上了一张老照片。
石毅看着这张照片,心头微微一震——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它。照片正面用钢笔清晰写着:“1929年4月13日,摄于上海虹口公园”。他渐渐明白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照片中是他的父母合影,但他的父亲早在长征前后就已牺牲,石毅对父亲的印象几乎模糊。
小时候每当他向母亲询问父亲的情况,石澹峰总会轻描淡写地说:“你父亲出国留学了。”石毅长大后才知道,父亲的名字是赵宝成。
石澹峰选择在石毅结婚的大喜日子寄出这张照片,不仅希望亲友们能借此感受父母的祝福,似乎也寄托了她希望儿子能够找到父亲踪迹的愿望。
石澹峰的命运同样坎坷。她和赵宝成原是红军中的革命伴侣,彼此相依为命。但由于革命局势严峻,赵宝成早早牺牲了。
那个年代,牺牲是常态,尽管事实残酷,石澹峰却没有因此消沉。最痛苦的日子过后,她辗转将从小寄养在外祖父母家的石毅接回身边抚养,那时石毅已经八岁。
自1938年新年起,石毅便跟随母亲生活。石澹峰在学校工作,石毅则在山西等地的革命学校念书。
实际上,在此期间,石澹峰并没有保存赵宝成留下的任何物件,那张照片是后来从别人手中辗转得到的。
1944年秋,为了避开阎锡山的猜疑,石澹峰去宜川中学工作。宜川隶属于国民政府控制区,需要介绍信才能入职。
幸运的是,她的学生李仲毅已在宜川中学站稳脚跟,介绍她顺利入职。李仲毅了解她与赵宝成的夫妻关系。
有一次闲谈时,李仲毅突然问:“石先生,那赵先生呢?”
得知赵宝成已经牺牲且未留下遗物后,李仲毅若有所思。几天后,她神秘地带来了一张照片,正是赵宝成和石澹峰早年在上海的合影。
石澹峰看到完好无损的照片,激动不已,细心收藏。从此无论身处何地,她都随身携带这张照片。
几年后,石毅已成年,追随父亲的足迹参军入伍。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他逐渐与母亲失去联系。
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后,母子俩才重新团聚,开始过上了和平时期的生活。闲暇时,石澹峰思念逝去的丈夫越发深切。
1950年,她怀着真挚感情写成《赵宝成烈士略传》,寄给省委,希望能让丈夫的英雄事迹被世人知晓。
然而让她失望的是,省委并未将她的稿件纳入烈士传编纂,因为赵宝成的牺牲缺乏确凿证明,他的烈士身份未被官方认可。
这一打击让石澹峰陷入迷茫,没想到丈夫的烈士身份竟然没得到组织的肯定。于是接下来的几年,母子俩一直奔波努力,试图为赵宝成的烈士身份争取证明。
经过多方周折,石澹峰终于在1964年找到邓颖超,希望她能帮忙确认此事。但邓颖超虽能帮忙解决生活困难,却表示赵宝成身份认定必须由毛主席亲自批示。
消息传来,石毅陷入纠结。最终在1965年,他将照片和情况说明一并寄给毛主席。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毛主席通过照片认出赵宝成,还回忆说:“我在瑞金时曾与他共事,他当过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
毛主席的肯定让赵宝成的身份得以确认,这位曾几乎被遗忘的革命者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赵宝成是山西五寨人,1924年入党,后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工作,正是这期间拍下与石澹峰的合影。
夫妻俩化装成商人,住在法租界秘密从事党中央交通联络。上海斗争异常艰苦,蒋介石的背叛使形势更加严峻。
本可凭信念熬过难关,但1931年6月,随着中央政治局书记向忠发叛变,他们被迫撤离上海。
在周恩来的紧急安排下,赵宝成与石澹峰辗转前往瑞金,途中路途曲折,直到1932年初才抵达。
瑞金融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正值苏区欣欣向荣,处处飘扬着苏维埃旗帜,标语口号振奋人心。
这里除了幼小孩童,几乎没有闲人,百姓积极参与民众组织,白天劳动、操练,秩序井然。
夜晚常有红军剧团演出,嘹亮歌声在驻地传出,军民一心的氛围令赵宝成和石澹峰感动不已。
换上红军军装,他们完全融入这片热土,神情中满是对革命未来的欣慰。
不久,邓颖超代表党中央前来慰问,告诉他们很快将被安排新工作。苏区急需人才,他们迅速投入新的岗位。
表现优异的赵宝成不到两年就从通讯社副社长提升为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成为临时政府的“大管家”。
总务厅负责后勤保障,是中央政府最大机构之一,赵宝成深知责任重大,竭尽全力投入工作。
任职两个月后,他接下重任——负责建设中央政府大礼堂,为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做准备。
同时,他还负责纪念反“围剿”牺牲烈士的纪念塔、检阅台等六大建筑项目。
作为会议筹备委员会成员,赵宝成紧锣密鼓地组织施工,成立“苏大工程筹建处”,细致规划每一环节。
经过动员,苏区各县共派出上千人参与这项宏大工程。毛主席得知后特别关注,亲临工地视察。
赵宝成亲自迎接毛主席,陪同巡视,详细介绍工程进展。对毛主席的提问,他都答得头头是道。
毛主席满意地称赞:“设计很好,体现了战争观念和群众观点。”这让赵宝成倍受鼓舞。
历时四个月,所有建筑顺利竣工,然而新的麻烦随之而来。
组织开展反腐倡廉运动,赵宝成虽然清正廉洁,但他的下属徐毅和左祥云贪污挪用公款,问题严重。
事发后,二人被严惩,而赵宝成作为直接负责人,也被追责撤职。
他深感愧疚,甘愿承担责任并认真反省。刚刚有机会改过,却英勇牺牲,留下无尽遗憾。
1934年1月,赵宝成被调往中央兵工厂修械站做苦工,这既是处罚也是考验。
他每日自责,痛恨自己的疏忽让组织蒙受损失。为赎罪,他兢兢业业,渐获工友认可。
共产党一贯宽容错误,只要能改过即是好同志。五个月后,司法部副部长梁柏台推荐他复职。
中央批准后,赵宝成被调往军委直辖被服总厂任副厂长。通过努力,他逐渐走出阴影。
然而中央苏区局势严峻,第五次反“围剿”惨败,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
部分人员留下收尾,赵宝成受命留守兴国县。石澹峰也在当地,但二人无法共事,联系日渐稀少。
赵宝成努力了解县情,学习前任经验,全力驻守。
但不到一个月,国民党军连连攻占县城,红军残余兵力逐渐减少。
兴国留守兵力由七百多人锐减至不足两百人。赵宝成安排老弱病残回乡,率七十余精锐继续打游击。
银坑丘陵地形不利游击,敌军紧追不舍。赵宝成带队退至铜钵山,迅速构筑防御工事。
物资匮乏,只能以野菜果腹。敌军于1935年6月围困铜钵山,赵宝成和四五十人被困山头。
弹尽粮绝后,赵宝成带领战士们奋力抵抗,用石块与敌人拼死一搏。
最终他与战士们英勇牺牲,年仅33岁,令人无限惋惜。
赵宝成是真正的革命烈士,理应被铭记。幸得石澹峰母子坚持不懈,加上毛主席的亲自确认,才未让他被历史遗忘。
1966年,民政部正式追认赵宝成为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纪念馆和陵园相继建成。
正如石毅家门上那块匾额所写:“赵宝成烈士永垂不朽!”
本文由“寻史奇谈”原创首发十大股票配资网站,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搬运,侵权必究!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下股票配资_线上配资交易_线上配资股票观点